P1000625   

前一陣子從友人透露,尖端出版發表令人震撼的德珍老師逝世消息,令人無限惆悵。

一路走來,德珍老師和台灣大部分的插畫家一樣低調,即使買了不少本畫作,卻僅僅在第一本萬盛出版有透露出感想與心情。
而後就幾乎是以畫作為主,未提隻字片語。

就連老師不幸逝世的消息傳出後,各家新聞也是同樣的文稿發表,未有更深入的報導。
彷彿一個很用心的藝術家就這樣默默消失,波瀾不驚。

台灣的插畫創作空間一向不似國外活躍。
一但要踏入就得做好絕大的心理準備,無怪乎從前長者一聽晚輩欲從事藝術創作就不斷擔憂。
所幸台灣還有一個很特殊的生態叫羅曼史小說。
因為產業的活躍,所以每本書的封面往往需要一張插畫的數量,就這樣慢慢插畫的空間支撐起來。

早期在電繪還不甚發達的年代,眾家插畫幾乎都是用手繪描製。
手繪的世界個人覺得是很殘酷的~ 因為不管好壞馬上就會呈現在作品身上。
和現在電繪相比輔助的地方很多,甚至繪製時間也可縮短,且修改上的靈活度也更佳。

就這樣有一位令人意外的插畫者恆空出世,她一出現就輕易吸引大家的注意。
因為筆調細膩,且重視細節。可以從畫裡感受出繪者想傳達出來的誠意。
無論背景和主題,總能夠感受出繪者想傳達的堅持。

選擇色鉛筆這種媒材,需要極高的耐心一筆一畫繪製。
她的畫裡沒有渲染,沒有大面積留白,就是這樣充滿滿滿心意。

P1000621

而後再因緣際會下,德珍出了第一本作品:花雕。
我想再也沒有其他人像老師有這麼大的堅持與心血,可以創作出這樣獨一無二的作品。
雖然作品的主題乍看悲傷,在後記訪問中可以感受出當年老師對於未來的揣測不安。
但是文末還是以熱情、感謝,然後充滿對插畫的期待。

隨著一路演變的作品,可以察覺電繪時代浪潮來襲。
那時候的作品又是不同的姿態。
好像原本手繪已成的風格,又再次歷經蛻變,而至成熟。

後期老師和萬盛的接觸慢慢轉移,多了很多商業的機會,最後尖端出版的合作至今。

仔細想想還蠻感傷,因為在台灣無論是設計或者藝術家,都需要非常長的努力來維持夢想。
很多無法堅持的,最終就這樣離開這條路。
但看到老師說即使作畫期間感受孤獨,卻持續堅持夢想且保持樂觀的心。
似乎就是告訴這就像人生般,雖然有過艱辛卻總是會開出美麗的花朵。

僅以此文悼念永遠的德珍老師 and 現今為藝術、夢想默默努力的無名英雄。

P1000622

P1000616

P1000613

P1000611

arrow
arrow

    a62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